高一下
歷史

重點回顧


一分鐘準備段考

  • 文句史料題永遠是考題大宗,常考原因、結果、影響等
  • 要能掌握歷史因果關係,多運用歸納比較
  • 上課重點要能自己摘錄,地圖要能看懂
  •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綱領掃描

綱領掃描

史前時代的傳說與考古

一、中國文化的起源

1. 西來說(外來說)、中原文化核心擴散說、東西二元對立說,皆不符史實。
2. 多元文化起源說:具本土性和多元性雙重性質,符合史實。

二、中國考古挖掘

新、舊石器時代的區分是依據石器的精粗。

三、神話傳說

1. 反映先民對上古時代誇張解釋和想像,仍有參考價值。
2.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與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不必真有其人,而是反映舊石器到新石器的文化發展。

四、國家的形成

夏代:《詩經》、《尚書》皆有夏代的記載,河南王城崗古城與二里頭文化遺址為夏人的遺蹟;夏代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

商至西周的文明進程

一、商代的組織與文化

商朝以神權統治,商王是共主,也是宗教大祭司,國家大事惟「祀」與「戎」;商人尚鬼、重祭祀,天文、曆法的成就很高。

二、西周盛衰與封建體制

西周初年以武裝殖民和軍事占領的方式,完成周初的封建體制;西周中期後,封建體制鬆動;西周末年,周幽王亂政,破壞宗法,為犬戎所滅,西周滅亡。

三、封建制度下的社會

西周封建社會的階級分為貴族(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國人)、庶民、奴隸,社會階級與身分地位為世襲制。

四、宗法制度

是封建制度的血緣基礎,可分為嫡長子繼承,大宗、小宗之別,祭祀祖先等 3 項規則。

五、井田制度

土地是貴族受封而來,不能隨便買賣,農民只有使用權;公田由 8 戶農家共同耕種,收穫屬貴族,私田收穫屬農民,但仍須向貴族供奉粟米、布縷及服勞役,因此也是西周的賦稅制度。

六、禮樂制度

周公東征後,制禮作樂,以維繫封建與宗法制度的和諧;強調「等級差異」與「身分相稱」,不得「僭越」。

從封建到郡縣的春秋戰國時期

一、封建社會的解體

平王東遷雒邑,史稱東周,前期為「春秋」,後期為「戰國」;東周的政治、軍事、社會都產生了劇變,西周建立的宗法、封建、禮樂、井田制度都被破壞。

二、春秋戰國的政局變化

東周王室式微,春秋時期,諸侯提倡「尊王攘夷」;戰國時代,戰國七雄內行變法、外行兼併,最後由秦國兼併其他六國,建立中國第一個統一大帝國。

經濟變遷與學術百家爭鳴

一、農工商業的進步

春秋戰國時代,農業在生產工具普及、知識進步、各國重視、修築水利灌溉工程的情況下,有相當顯著的發展;此外,春秋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也很發達,表現在煮鹽、冶鐵與紡織等行業。

二、土地私有與經濟發展

井田制度破壞,春秋末年開始有土地賞賜與自由買賣的現象,土地私有及兼併的盛行,反映在各國政府用按畝納稅的方法徵稅;經濟發展快速,金屬貨幣流通,各國開始出現大商人與商業都市,政府開徵商稅,封建制度崩壞,農民成為國家徵稅的主體。

三、中國歷代學術思想

中國歷代學術大抵以儒、法、道 3 家為主,加上外來佛學、西學影響而成,有政府強制推行,如秦朝法家、漢武帝獨尊儒術;有對社會現況的反動,如魏晉南北朝玄學、清代乾嘉考據學;有外來刺激,如隋唐佛學、清末西學;有融合各家之言,如宋、元、明之理學等等。

四、諸子百家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將東周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分為九流十家,其中顯學為儒、道、墨、法,又以儒、道、法影響中國後世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