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hit counter
測評網[高一下][地理][第三次段考]複習錦囊
高一下
地理

重點回顧


一分鐘準備段考

  • 要能記住地理現象外,還要了解背後發生的原因
  • 加強地理觀念在日常生活上的運用
  • 訓練判斷圖表的能力
  •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都市聚落與都市化

一、都市的形成

1. 定義:都市人口以從事二、三、四級產業為主,常成為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的中心,並有完善的公共設施。
2. 都市的區位:分為地點與位置,其中位置的影響比地點的意義更大。
3. 都市的機能:一個都市的就業人口,若從事某種行業的人數較多,就可視該種行業為此都市的主要機能。
4. 都市化:都市吸引鄉村人口往都市移動的現象,也就是「都市人口增加率>全國人口增加率」。

二、城鄉關係

1. 都市主要以二、三級產業為主;鄉村則以第一級產業為主。
2. 都市成為鄉村的服務中心,鄉村則成為城市的腹地,兩者相輔相成。
3. 都市化程度愈高的國家,經濟發展程度愈高,城鄉關係愈密切。
4. 已開發國家的都市化歷程:
  • 歐美國家進入工業化時期後,都市化程度大幅提高。
  • 郊區化:由於交通改善,市中心居民大量移往郊區的現象。
  • 都會區:2 個以上都市,透過相互連接的郊區,整合成好幾個都市的集合體。
  • 大都會帶: 2 個以上的都會區相連,稱之。
5. 開發中國家有些都市化程度高,但工業化程度薄弱,郊區化現象不明顯,人口多在首要型都市。

三、都市的階層與結構

1. 都市階層:根據貨物、服務的多寡與等級高低,可以定出都市的階層,愈高級的中心都市,提供商品種類愈多,商品等級愈高,市場區域愈大。
2. 都市結構:
  • 都市土地利用分區:由於都市的各種活動與機能不同,對區位的要求也不一樣,因而形成不同的都市土地利用分區。其中「中心商業區(CBD)」是商業最集中,土地利用強度最大的地區。
  • 都市的結構模式:分為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與多核心模式。

四、都市問題與計畫

1.都市問題:包括環境問題、住宅問題、通勤問題、公共設施不足問題及貧富差距過大問題等等。
2. 都市計畫:凡是對都市經濟、交通、衛生、保安、文教、康樂等有關措施,以及都市土地合理的規畫利用,都稱為都市計畫。

五、世界都市

世界都市應具有高度的國際知名度,人口的規模和市區的範圍,都比其他都市大,且交通必須非常便捷,活動以經貿為主。以美國紐約最具代表性。

人口論

一、人口成長(變動)

1. 影響人口成長的四大要素:出生、死亡、移入、移出。
2. 自然增加率 = = 出生率-死亡率
3. 社會增加率 = = 移入率-移出率
4. 一地人口成長率(增加率):
  • 即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出生率-死亡率)+(移入率-移出率)
  • 公式 =
5. 影響因素:
  • 出生率高低:生活水準高低。
  • 死亡率高低:生活水準高低、人口年齡組成、職業組成等等。
6. 人口成長:
  • 封閉系統:一地人口成長,由出生和死亡兩要素決定。
  • 開放系統:一地人口成長,不但受出生和死亡影響,也受移入和移出影響。

二、人口轉型(封閉系統下)

1. 由「高出生、高死亡」逐漸轉為「低出生、低死亡」的過程。
2. 人口轉型四階段:高穩定、早期擴張、晚期擴張與低穩定階段。
3. 人口替代:能夠替代父母親人數的小孩生育數。

三、人口組成

1. 性別:
  • 性別比率:指女性比 100 人為基準所相當的男性人數,如男:女= 106 : 100。
  • 影響一地人口男女性別比之因素:出生、死亡率差別、移民數量差別。
  • 性別比不均衡之影響:結婚率降低、就業狀況不協調,易形成社會問題。
2. 年齡別:
  • 年齡結構:幼年(0~14 歲)、青壯年(15 ~64 歲)與老年人口(65 歲以上)。
  • 表示方法:人口金字塔圖、人口等邊三角形圖
3. 人口金字塔圖(可同時表現性別與年齡別):
  • 增長型(年輕型人口結構):高出生、高死亡開始降低。
  • 靜止型(成年型人口結構):低出生、低死亡、人口穩定成長。
  • 縮減型(老年型人口結構):低出生、低死亡很長時間,人口呈負成長。
4. 臺灣人口成長階段畫分:高穩定(民國 14 年以前)→早期擴張(民國 14~40 年) →晚期擴張(民國 40 ~85 年)→低穩定(現今)。
5. 世界人口階段畫分:緩慢人口成長期(工業革命前)→人口成長過渡期(西元 1750 年~二次大戰前)→迅速增加期(西元 1941 年~現今)。

四、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

1. 各種人地比率:
  • 人口密度=
  • 農地的人口密度=
  • 農地的農業工作者密度=
  • 農地百分比=
  • 單位農民生產率=
    單位農民生產值=
  • 農業人口百分比=
2.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與人文影響):
  • 自然環境影響:氣候、地形、人文、土性等等。
  • 人文環境影響:耕作方式、生產技術、經濟開發、歷史背景等等。
  • 人口密集區:季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
  • 人口稀少區:過冷、過乾或過於溼熱地區。

五、人口移動

1. 種類:依移動範圍分國內移民(境內移民)與國際移民。
2. 原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自然因素。
3. 推拉理論:
  • 拉力(好的):能吸引人民移入該地區的因素。
  • 推力(差的):讓人民想移出該地區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