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
地理

重點回顧


一分鐘準備段考

  • 要能記住地理現象外,還要了解背後發生的原因
  • 加強地理觀念在日常生活上的運用
  • 訓練判斷圖表的能力
  •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第二級產業

一、工業化

1. 定義:就業人口數由第一級產業轉移到第二級產業的過程,稱為工業化。
2. 影響:都市化現象、產業結構轉變。

二、現代化工業的特徵

1. 生產機械化和自動化:以機械取代人力,以電腦監控過程,提高效率。
2. 生產線上專業化:生產分工,又稱為「泰勒化」。
3. 產品標準化與規格化:大量生產並降低成本,規格一致,方便消費者使用。
4. 產品新穎化:工業技術不斷革新,重視產品研究。

三、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

1. 工業區位:以最低成本、最高利潤為最佳設廠區位。
2. 區位因素:交通、原料、勞工、市場、動力、政策。

四、第二級產業的變遷及問題

1. 區位的選擇與轉變:
  • 技術革新:市場、政治逐漸重要。
  • 聚集經濟(外部經濟):同性質工廠空間集中所獲得的利益。
  • 規模經濟(內部經濟):工廠規模擴大,單位生產成本降低。
2. 環境問題與改善:
  • 工業造成的環境問題:大氣汙染、水汙染、廢棄物汙染、噪音汙染等等。
  • 改善措施:防治大氣汙染、水汙染控制、噪音汙染的處理。
3. 傳統工業區的問題:
  • 傳統工業區: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
  • 傳統工業區改變:對勞動力的要求減弱,對技術要求提高。
  • 傳統工業區老化:裝備陳舊、產品老化、技術落後等問題。
4. 傳統工業轉變範例─英國:
  • 英國倫敦為英國工業革命主要基地。
  • 二次大戰時期,工業在英國占經濟絕對地位。
  • 二次大戰結束,英國開始了非工業化,這期間英國第二級產業人數,減少了一半以上。
  • 工業改造和外遷的步伐: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工業科技、調整工業區位、加入歐盟。

第三級產業

一、中地理論

1. 基本假設:
  • 有關地表的假設:為一均質的地表,平原上的交通、原料售價、天然資源等條件均相同。
  • 有關居民特性的假設:居民的人口密度、需求、收入等都相同,且生產者追求利潤極大,消費者追求以最小代價來滿足最大的需求。
2. 中地的意義:當一地點成為四周居民所需商品的供應地時,此地點稱為中地。
3. 商品圈(銷售範圍):消費者願意移動至產品購買地的最大距離。
4. 商閾:維持生產者營業的臨界距離。
5. 市場區域的畫分:
  • 相切型:平原上留下許多空隙,空隙的居民無法購得商品。
  • 重疊型:使部分生產者的商品圈小於商閾。
  • 重疊平分型:不會留下空隙,是最理想的畫分型態。
6. 中地等級:
  • 決定中地市場區域大小的因素:商品種類、商品等級。
  • 中地等級的階層性:愈高級的中地,提供的商品等級愈高。
  • 意義:若A 級中地包括 B、C 級中地,代表三級中地間,有某種階層與數量關係。
  • 中地等級愈高:商閾大,商品種類多、等級高,能服務的人數愈多,中地個數少,市場區域數少。
7. 中地體系:
  • K = 3 的中地體系(市場規則模式)。
  • K = 4 的中地體系(交通原則模式)。

二、零售業的經營與區位

1. 零售業的定義:凡從事有形商品之批發、零售、經紀及代理的行業均屬之。
2. 零售業經營因素的改變:消費者生活習慣改變、資訊科技的革新、電子貨幣的使用、物流及宅配的興起、消費者的意識提高等等。
3. 零售區位變遷:分為住宅區型態、商業區型態、郊區型、無店鋪的販賣型態的零售業。

三、遊憩業

1. 遊憩業的定義和類別:
  • 定義:提供人們從事休閒時,所需的相關產品或服務之企業。
  • 依性質分類:一般娛樂事業、觀光遊憩事業。
2. 遊憩資源的區位:分為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而遊憩的資源愈獨特,其價值愈高。

四、跨國企業

1. 定義:在國外進行投資,設立子公司或附屬機構,從事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
2. 目的:可獲得較佳的成本要素,開拓市場、行銷全球,科技的發展。
3. 跨國企業的內部組織:分為營運總部、管理單位及生產單位。
4. 近年來的發展概況:跨國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是一種經濟全球化的現象。

第四級產業

一、資訊化社會

1. 由於生產者服務業的發展與專業知識跟資訊傳遞有密切關係,因而跟知識產業結合為第四級產業。
2. 資訊革新與資訊化社會:資訊流通得以全球化,也改變許多地區的文化特性。

二、知識經濟

1. 知識經濟的定義:經濟的創造跟運用知識的能力,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這種經濟型態稱為知識經濟。
2. 知識經濟的特徵:分為創新型經濟、網路化經濟、學習型經濟、綠色經濟。
3. 知識經濟的類型:分為知識密集新興產業、知識密集服務業、教育文化產業。

三、第四級產業的特色

1. 主要以提供服務為主。
2. 提供的服務內容:大多屬於非實質的諮詢、顧問、規畫、研發及創新的工作。
3. 分為兩大類:知識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

四、高科技產業單位

1. 高科技產業區位特性:分為研發區位、製造區位與市場區位。
2. 高科技產業的區位:
  • 垂直分工:產業間分工,產業內分工。
  • 產品生命週期:分為引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等 4 個階段。
  • 60 年到 90 年代間的生產模式:空間分工鏈的工業移轉方式。
  • 年代以後的生產模式:高科技產業的產品生命週期愈來愈短,當新產品進入成長期以後,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降低成本,中國是目前綜合生產成本最低的地區。
3. 高科技產業的區位聚集與區位混合:
  • 區位聚集:高科技產業集中在全球幾個重要的國家和地區,而呈現一定空間範圍內的區位聚集化現象。
  • 區位混合:產業基地適合接近大學或研究機構,或接近交通便捷區,而目前高科技產業在基地的選擇上,同時具備研發及生產為主要的區位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