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準備段考
- 生物不是背科!不要想靠死背過關
- 運用思考、推理、比較、圖表等方法來幫助記憶
- 自己會混淆的名詞和觀念,務必整理起來,考前加強
-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
生物與環境
一、生態系的組成層次
二、族群密度
1. 族群密度的定義:族群在特定時間內和空間內的個體數。
2. 影響族群密度的因素:
- 非生物因素:營養物、氣候、生活空間大小等。
- 生物因素,即生物間的互動關係,如:捕食、寄生、競爭、共生等。
3. 族群變率 =(出生率 + 遷入率)─(死亡率 + 遷出率)
三、年齡結構(年齡分布)
各年齡層個體在族群中所占的比例狀況。
四、生存曲線
以年齡百分比為橫坐標,在特定時間內每千個個體的生存數為縱坐標,所繪出來的曲線圖。
五、族群生長曲線
以時間為橫坐標,以族群中的個體數或其對數為縱坐標繪製的曲線圖。
1. 環境負荷量:某一地區的資源能維持某一族群的最大數量,並使該族群的最大數量達到穩定狀態。
2. 生物潛能(生殖潛能):某一生物族群在適合生存的環境下,增加其個體數的最大速率。
3. 環境阻力:在環境中有許多因素,會限制族群的數量。
4. 比較理想環境、閉鎖環境、開放環境下的族群生長曲線:
六、群集的消長
一個生態系,隨時間推移,其物種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的過程。
七、初級消長與次級消長
八、先驅群集與顛峰群集的比較
九、各種生物間的互動關係
十、能量流動
1. 生態地位:生物在生態系中所占的地位,又稱「生態區位」。
2. 食物鏈:動、植物之間依「吃」與「被吃」的關係,把生產者和消費者互相連結在一起而形成的單向食性關係。
3. 食物網:一個食物網是由多條食物鏈組成。
4. 能量流:能量沿食物鏈以食物(化學能)的形式由一生物傳遞至另一生物。
5. 生態塔:生態系的食物鏈中各營養階層,呈塔狀關係。塔底為生產者,塔頂為最高級消費者,其間則為各階層消費者。
十一、物質循環
1. 碳循環
2. 氮循環
十二、生態系
1. 陸域生態系
2. 水域生態系
3. 海洋生態系
4. 沼澤生態系
十三、外來種對生態造成的影響
掠食、競爭、外來種與原生種雜交、引入寄生蟲和疾病、棲地發生改變、經濟損失。
十四、汙染問題
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洞、酸雨、優養化、熱汙染、生物放大作用、逆溫現象。
十五、汙染防治
生態工法、垃圾減量、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自然保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