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
歷史

重點回顧


一分鐘準備段考

  • 文句史料題永遠是考題大宗,常考原因、結果、影響等
  • 要能掌握歷史因果關係,多運用歸納比較
  • 上課重點要能自己摘錄,地圖要能看懂
  •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兩河流域

一、文明的誕生與兩河流域古文明

1. 文明的誕生:人類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逐步改善生活方式與創造文化,至西元前 4 世紀楔形文字出現,進入信史時代。
2. 兩河流域的政治統治:蘇美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加爾底亞人(新巴比倫人)先後統治兩河流域。
3. 兩河流域的文明成就:蘇美人發明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簡化埃及拼音字母。文學藝術方面,悲觀特質的《鳩格米西史詩》、報復主義的《漢摩拉比法典》,以及加爾底亞的空中花園為代表。此外,數學、天文與曆法都相當進步。

二、波斯文明

1. 大流士統治時期,建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以寬容政治為其特色。
2. 波斯人信仰的祆教也影響了猶太教及基督教後來的發展。

埃及、印度與中國

一、古埃及文明

1. 政治發展:分為古王國時期、中王國時期與新王國時期。
2. 文化成就:西元前 3500 年發展出獨特的象形文字,文學內容多為宗教訓示與歌 頌尼羅河;尼羅河定期氾濫,發展出先進的天文、曆法、測量等科技,建築則 以金字塔、神廟為代表。

二、古印度文明

1. 古印度河流域考古發現哈拉帕文明,有先進的城市文明,如棋盤式道路及衛生下水道等等。
2. 西元前 1750 年左右突然被摧毀,原因至今無法確定,文字仍無法解讀。

三、印度宗教哲學

1. 阿利安人為了維持統治者的血統,發展出種姓制度與婆羅門教,強調輪迴的概念,對人生的苦難與社會不平等的現象提出一套解釋,以維繫社會階級,影響到後來的印度教與佛教。
2. 耆那教主張凡事皆有因果、嚴禁殺生根絕業障等觀念,非暴力的觀念影響後世印度人的生活與思想。
3. 佛教強調眾生平等、輪迴等觀念,在印度本土的孔雀王朝、貴霜王朝、笈多王朝等政權興盛發展,並向外傳教,後來印度本土逐漸為印度教所取代。

四、 中國古文明

1. 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呈現多元發展的現象。
2. 農業生活為主,北方種植小米、南方種植稻米。
3. 殷商時期農業發達、商業繁榮,使用甲骨文,天文曆法相當進步。

五、 中國古文明的人文精神

1. 東周時期,封建、禮樂制度崩壞,社會文化秩序動盪,諸子百家興起,造就中國學術思想的黃金時代。
2. 各家思想著重於建立合理的政治和社會秩序,而非宗教與神學體系,是中國文明的一大特色。

希臘文明

一、愛琴文化

位在小亞細亞、希臘半島、克里特島之間,是一個以商業貿易為基礎發展的海洋文化,可細分為邁諾安、邁錫尼兩個文明,著名的《荷馬史詩》就是其文化遺產。

二、希臘城邦

1. 政治發展:希臘地區以城邦政治為特色,其中以雅典的民主與斯巴達的集權最具代表性。
2. 波希戰爭:波希戰爭的勝利,帶動希臘人文精神昂揚,史家認為是雅典民主打敗波斯專制的象徵。
3. 雅典民主改革家:梭倫、克萊斯提尼斯、柏里克里斯。
4. 城邦沒落:波希戰爭後,雅典、斯巴達為首的兩大聯盟爆發伯羅奔尼撒戰爭,使希臘衰弱。
5. 自由藝(七藝)出現:文法、邏輯、修辭、算術、幾何、音樂、天文。

三、希臘思想的發展

1. 希臘神話的性質:以神明來解釋萬事萬物,諸神是人性化及人形化的。
2. 哲學理性的產生:西元前 6 世紀,哲學之父泰利斯以自然界本身來解釋宇宙萬物的形成。
3. 希臘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四、希臘化時代

1. 馬其頓崛起:馬其頓人在希臘北部,受希臘文化影響較淺,被希臘人視為蠻族。希臘長期內戰衰微,馬其頓強化經濟武力,西元前 338 年,菲力普二世征服希臘。
2. 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在西元前 326 年,完成征服波斯夢想,最遠可達印度河流域,締造歐洲第一個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亞歷山大過世後,帝國分裂成托勒密王國、塞流卡斯王國、安提哥那王國。亞歷山大帝國使西亞、埃及、希臘 3 種文化融合成「希臘化文化」。
3. 希臘化文化成就
  • 整體文化呈現務實、外顯而外放的特色。
  • 科學:阿基米德、歐幾里德的力學與幾何學;亞里斯塔克斯曾提出太陽中心說;醫學發達,擅長解剖。
  • 哲學:分為斯多葛學派、伊比鳩魯學派、犬儒學派。
  • 宗教:受東方宗教影響,主要在追求個人精神的解脫。
  • 藝術:風格寫實,著重表現個人的真實情感、個性和容貌,主要是紀念政治人物為主的藝術。
4. 結果:希臘化文化逐漸為新興的羅馬所取代,文明重心移轉至地中海。

羅馬的發展

一、羅馬的政治發展

1. 王政時期(西元前 753 ~ 509 年):政治組織分為國王、元老院、公民大會。
2. 共和時期(西元前 509 ~ 27 年):頒布《十二表法》,奠定法治基礎;共和中期開始向外擴張,滅強敵迦太基;共和晚期由凱薩、屋大維等軍人獨裁。
3. 帝國時期(西元前 27 年~西元 476 年):前期是「羅馬和平」盛世,西元 4 世紀末分裂為東、西二帝國,最後西羅馬帝國為日耳曼人所滅。

二、羅馬文明的成就:承襲希臘文化,重視實用性。

1. 法律: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法典》,是古希臘羅馬法律知識的總結。
2. 文學:主要表現在詩歌與散文方面。
3. 哲學:深受斯多葛學派影響,以西塞羅、塞內加與奧里略為代表。
4. 藝術:主要表現在建築、雕刻。建築特色為拱門、穹窿、圓頂;雕刻展現自然寫實的風格。

基督教與中古歐洲

一、希伯來人與猶太一神教

希伯來人奉耶和華為上帝,反對偶像崇拜,其一神論影響了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發展。

二、基督教的發展與傳播

1. 耶穌改良猶太教,使基督教成為普世宗教,後在羅馬帝國內傳播。
2. 發展成「普世教會」,中古西歐文化幾乎等於基督教文化。
3. 耶穌死後,以門徒保羅貢獻最大,提出「因信得救」的理念。

三、基督教與羅馬帝國

1. 西元 2 世紀中葉~西元 4 世紀初,基督徒遭迫害。
2. 西元 4 世紀初,君士坦丁大帝通過為合法宗教。
3. 西元 4 世紀末,狄奧多西大帝定為羅馬帝國國教。

四、中古西歐的社會

1. 政治:中央王權式微,地方力量強大,封建制度盛行。
2. 經濟:普遍實行莊園經濟,為自給自足的農業型態,亦為獨立的政治單元。
3. 文化:教會除了負起宗教職責,也兼領教育,但教育旨在學習如何侍奉上帝;文學作品有《羅蘭之歌》、《表沃夫》等代表作品。

五、拜占庭帝國與基督教的傳播

1. 西元 324 年,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庭營建新都君士坦丁堡。
2. 西元 1054 年,羅馬教宗與君士坦丁堡教長互將對方驅逐出教,為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3. 拜占庭文化融合羅馬、希臘、基督教與東方的傳統,法律方面貢獻最多,以《查士丁尼法典》為代表;藝術以聖索菲亞教堂為代表。
4. 保留古代希臘、羅馬經典,成為日後文藝復興的基礎,並影響東歐斯拉夫人的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