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二下
社會

重點回顧


一分鐘準備段考

  • 歷史
  • 闔上課本,要能回想起每個單元的時代與特色
  • 理解歷史事件的原因與經過,清楚歷史人物的地位與影響
  • 地理
  • 看到圖表要能判讀其中的資訊
  • 地形、氣候、水文、人口、交通、產業等,定義與各區域特色要清楚
  • 公民
  • 每個專有名詞的意義能了解
  • 能用生活周遭的例子來複習課本中的概念
  •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歷史] 民初政局到國共內戰

一、與孫文有關的五大團體

項目 成立時間 成立地點 特點
興中會 光緒 20 年
( 西元 1894 年)
檀香山 革命自海外起
中國革命
同盟會
光緒 31 年
( 西元 1905 年)
東京
1. 結合華興會、光復會等等
2. 目標「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3. 確定國名為「中華民國」
4. 發行《民報》
5.「 三二九黃花崗之役」最為壯烈
6. 宣統3 年,清廷宣布「鐵路收歸國有」,四川發生保路風潮,湖北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建立中華民國
國民黨 民國元年 北京
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當選大總統
中華革命黨 民國 3 年 東京
任務:討袁、護法(《臨時約法》)
中國國民黨 民國 8 年 上海
完成東征(陳炯明)、北伐、剿匪、抗戰、戡亂等任務

二、民國初年政局

時間 政局 大事紀
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建立
1. 孫文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2. 公布《臨時約法》,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民國 2 ~ 5 年 孫中山去職,
袁世凱當權
1. 民國 2 年,袁世凱派人暗殺宋教仁,國民黨發起「二次革命」 討袁失敗
2. 袁世凱當選為正式大總統,後解散國會,廢《臨時約法》
3. 民國 4 年 5 月 9 日,袁世凱同意日本「二十一條要求」,認可日本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史稱「五九國恥」
4. 民國 4 年底,袁世凱進行「洪憲帝制」,蔡鍔、唐繼堯等在雲南發動「護國軍起義」討伐,帝制僅 83 天即告失敗,袁世凱死後,進入軍閥割據時期
民國 6 ~ 17 年 軍閥割據時期
1. 三大軍閥派系:皖系(安徽段祺瑞)、直系(河北馮國璋)、 奉系(東北張作霖)
2. 民國 6 年,張勳策動溥儀再度稱帝「復辟」,由段祺瑞討平; 孫文在廣州成立軍政府,發起護法運動,討伐段祺瑞,形成南北分裂之局,護法運動因陳炯明叛變而失敗;民國 12 年,因曹錕賄選當選總統而結束護法
3. 民國 8 年,一次戰後的巴黎和會處置山東問題不公,引起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各地罷課、罷工、罷市,北京政府拒簽《凡爾賽條約》
4. 民國 13 年,中國國民黨改組,行「聯俄容共」政策
5. 民國 14 年,成立黃埔軍校,蔣中正為校長
6. 民國 15 ∼ 17 年,國民革命軍北伐:討伐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民國 17 ~ 26 年 十年建設
(艱苦建國十年、黃金十年)
1. 展開政治、經濟、社會、國防等建設
2. 內憂:國共衝突、軍閥叛變、西安事變(張學良挾持蔣中正)
3. 外患:日本侵華
(1) 民國 17 年,濟南「五三慘案」,炸死張作霖
(2) 民國 20 年,瀋陽「九一八事變」
(3) 民國 21 年,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扶持溥儀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

三、黃金十年的建設

黃金十年
時間
自民國17 年北伐統一,到民國 26 年對日抗戰開始
實施訓政
公布《訓政時期約法》,「以黨(國民黨)治國」
幣制改革
統一貨幣(廢兩改圓),發行國家指定的「法幣」
交通建設
鐵路、公路、航空的建設
社會
1. 推行新生活運動,將禮義廉恥帶進生活,改善社會風俗
2.「 平民教育之父」 晏陽初在河北定縣推動「平民教育」
國防外交
廢除部分不平等條約,收回清末喪失的關稅權,增加國家稅收等等
範例1:請閱讀下列短文後作答:
有一首傳唱已久的歌謠 〈長城謠〉:「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自從大難平地起,姦淫擄掠苦難當。苦難當,奔地方,骨肉離散父母喪。沒齒難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鄉。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奴逞豪強。萬里長城萬里城,長城外面是故鄉。全國的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請問是什麼「大難」平地起,迫使老百姓遠離「長城外面」的故鄉?

(A) 八國聯軍 (B) 剿共 (C) 九一八事變 (D) 西安事變

(C)
長城外面為中國東北,近代中國東北淪陷分別為庚子事變由俄國占領,九一八事變由日本占領,抗戰末期由俄國占領,根據歌謠中「倭奴」的詞句可知,本次事件是日本人引起,因此選擇「九一八事變」。



範例2:承範例1,大難之後,「倭奴」又逞了什麼「豪強」,更刺激「大家拼命打回去」,而且「全國的同胞心一樣」的想法?
(A) 提出二十一條要求 (B) 九一八事變 (C) 炸死張作霖 (D) 發動盧溝橋事變

(D)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民國26 年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引爆八年抗戰戰火,使中國全民一心,協力抗日。

四、八年抗戰

1. 第二次世界大戰分期
  • 亞洲戰爭(八年抗戰)開始:西元 1937 年,七七盧溝橋事變。
  • 歐洲戰爭開始:西元 1939 年,德國進攻波蘭。
  • 歐亞戰場合流(太平洋戰爭):西元 1941 年,珍珠港事變,中、美、英並肩作戰。
2. 中日戰略
項目 戰略 原因 目的
工業 軍隊素質 其他
日本 1. 先:速戰速決
2. 後:以華制華
進步
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3 個月亡華
中國 持久戰、
誘敵深入
落後
裝備訓練不如日
地廣人眾 以空間換取時間
3. 日本以華制華政策:先後建立傀儡政權。
時期 名稱 時間
首都
傀儡
抗戰前 偽滿洲國 民國 21 年
長春
溥儀
抗戰期間 偽國民政府 民國 29 年
南京
汪兆銘(汪精衛)
4. 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廢除不平等條約、參加「開羅會議」。
  • 民國 32 年,中、美、英平等新約成立,百年(西元 1842 ∼ 1943 年)不平等條約為之解除,中國主權從此完整。
  • 西元 1943 年,中、美、英領袖舉行「開羅會議」,聲明日本應將東北、
    臺灣、澎湖歸還中國。
5. 日本投降:西元1945 年8 月,美國原子彈先後投於日本廣島及長崎,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戰結束。

[地理] 華北地區

華北地區圖
▲ 華北地區圖

一、華北地區概述

項目 內容
省分
山東省、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陜西省、北京市、天津市
範圍
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隴山以東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特徵:
1. 1 月月均溫 0℃以下
2. 7 月月均溫高於 24℃
3. 降水集中於夏季,年雨量 500 ∼ 750mm,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年雨量變率大,降雨季節分布不均
地形
太行山將地形區分為平原及高原兩大區塊,分別為:
1. 黃土高原
2. 華北(黃淮海)平原
水系
淮河流域、黃河流域、海河流域
經濟
發展
1. 糧食作物:以冬麥為主
2. 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
3. 得力於礦產的開發,由農業轉向工業

二、黃土高原

1. 地形:高原被黃河切割,形成溝壑縱橫的崎嶇地形,農業發展受到限制,故
為了增加耕地面積,而有梯田景觀出現。
2. 河川:黃河支流 200 多條,土質鬆軟且受到河水的侵蝕,水土流失嚴重,
有「黃河水,一碗水,半碗泥」之說。
3. 地質:從蒙古高原吹來的細沙在此堆積,屬於「風積黃土」區。
4. 礦產:煤礦產量占全中國第一名,山西省的煤礦儲量占全國1/3。
補充:
黃土的垂直壁立性:該特性使黃土切開後仍能保持垂直不塌陷,適合闢窯洞居住,為黃土高原的特殊人文景觀。

三、華北平原

又稱為黃淮海平原。
1. 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吹西北季風,夏季吹東南季風。雨量變率大,易
生水、旱災。
2. 黃河:為全球含沙量最高的河川。
  • 黃河出三門峽後,進入平原地形,因地勢平坦,泥沙大量淤積,長期堆積使得下游河床不斷增高,終於高出地面之上,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景觀,又稱懸河。
  • 夏季暴雨、初春凌迅(融冰)時易氾濫,導致農業收穫不穩定。
  • 斷流:因流量不穩,冬季下游地區斷流,風沙為害。
  • 土壤鹽鹼化:因夏季洪水期時洪澇未退,加上蒸發旺盛,土壤中的鹽鹼質毛細作用到地表,產生土壤鹽鹼化的現象。
  • 農業
    • 壟溝耕作:因水旱災頻仍,壟溝耕作以避免農產全損的危機。
    • 輪種及間作:增加土地使用的效率、作物的產量。
    • 近代農田呈現大規模、單一作物景觀,具「現代化農業」的特徵。
  • 工業:京津唐工業區,北京的中關村有「中國矽谷」之稱。

[地理] 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圖
▲ 東北地區圖

一、東北地區概述

項目 內容
省分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夏暖而短,冬寒而長
地形
1. 四周為山地:如興安山地、長白山地
2. 以東北平原為主:如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
經濟
發展
1. 三江平原解決凍土問題,「北大荒」成為「北大倉」
2. 新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
(舊東北三寶為「人參、貂皮、烏拉草」)
3. 種植春麥、大豆、甜菜、稻米
4. 哈大鐵路沿線為重工業發展地區

二、白山黑水,山環水繞

1. 白山:終年積雪不退,春、夏、秋遠望長白山頭仍是一片銀白。
2. 黑水:黑龍江的江水含黑色土質,水色偏綠黑色。
3. 山環水繞:東北地區內有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地,山外環繞黑龍江、烏蘇里江。

三、土地利用

項目 內容 主要物產
林業
1. 東北的三大山地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林區
2. 長白山地的林區分布於河流、鐵路一帶,因交通便利,砍伐盛,林業相當發達,有「窩集」、「樹海」、「老林」之稱
3. 長白山地近年因砍伐過度,動線往大、小興安嶺移動
1. 以針、闊混合林為主
2. 大興安嶺北段針葉林資
源豐富
農業
1. 東北平原面積遼闊,可耕地面積廣大,適宜機械化耕作
2. 松嫩平原土層深厚,腐植質豐富,是肥沃的黑土帶(黑鈣土),多為大規模機械化耕作
3. 三江平原因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夏為沼澤、冬為凍原。在解決凍土問題後,從昔日「北大荒」成為今日「北大倉」
玉米、高粱、大米、大麥、稻米、大豆、甜菜
礦業
本區礦產資源豐富,是發展重工業的基礎
1. 煤:撫順
2. 鐵:鞍山、本溪
3. 石油:大慶油田
4. 水力:松花江、鴨綠江

四、工業發展

工業化和都市化程度高,重工業發展歷史相當悠久,且鐵路網密集, 哈大鐵路串連各大工業區。

五、少數民族

1. 小興安嶺有以狩獵、捕魚(游獵)維生的鄂倫春族。
2. 三江平原為赫哲族(使犬部落)居住之地,生活以漁獵為主。

[公民] 民法、刑法與行政法

一、民法

項目 主要內容
性質
私法
範圍
私人間的權利義務,如身分(親屬編、繼承編)、財產(物權編、債權編)
責任
債務不履行
在簽約或買賣商品時,任何一方違約不付款或不交付商品,就屬於不履行債務責任
損害賠償(侵權行為)
指權利遭受他人侵害,以回復原狀為原則,金錢賠償為例外
簽約
不能違反強制禁止規定
如賭債非債,不可強制他人償還賭博債務
秉持誠實信用
契約中不可以有詐欺他人之內容
禁止權利濫用
不可影響他人生活,如占用騎樓
消滅時效
《民法》上規定最長之消滅時效為15 年
年齡
未滿7 歲
無行為能力人(含受禁治產者),所有行為須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同意
7 ∼ 20 歲
限制行為能力人,原則上行為須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同意或事後追認,但單純獲得利益、日常生活所必需、使用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所給金錢而作的行為等3 項情況例外
20 歲以上
完全行為能力人(包含已結婚之未成年人)

二、刑法

項目 主要內容
性質
公法
範圍
規定犯罪的構成要件,以及犯罪後如何處罰
原則
罪刑法定主義:
「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
目的
嚇阻、教育(矯正)、滿足心理
刑罰
主刑
生命刑(死刑)、自由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財產刑(罰金)
從刑
沒收、褫奪公權
年齡
未滿14 歲
無責任能力人,原則上不罰
14 ∼ 18 歲
限制責任能力人,可減輕其刑
18 歲以上
完全責任能力人,犯罪要負完全責任

三、行政法

項目 主要內容
內容
規範行政機關職權,以及維持社會秩序所訂定之相關規定
範例
1.《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2.《 社會秩序維護法》
處罰
罰鍰、斷水斷電、吊銷執照

[公民] 權利救濟

一、權利救濟

1. 調解與和解
項目 主要內容
調解
1. 只能在訴訟前進行
2. 流程
調解流程
和解
1. 起訴前、後皆可進行
2. 流程
和解流程
補充:告訴乃論與非告訴乃論

項目 案件程度 提出者 和解與否 案例
告訴乃論
輕微
由被害人提告
傷害、妨害名譽、妨害風化、誹謗
非告訴乃論
嚴重
由檢察官提起
公訴
殺人、竊盜、重傷害、妨礙性自主
2. 訴訟


項目 主要內容提出者
民事訴訟
角色與原則
雙方當事人分別為原告與被告,均可委託律師進行辯護,法官則依「不告不理」、「一事不再理」等原則進行獨立審判
程序
三級三審制: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
刑事訴訟
告訴
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時,自己向警察機關、檢察官報案
告發
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時,由第三人向警察機關、檢察官報案
自訴
被害人向法院直接提出刑事訴訟
公訴
檢察官調查後認為有犯罪事實,代表國家提出公訴
程序
三級三審制: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
行政訴訟
意義
意義個人權利遭受行政機關侵害時,可向其上級機關提出訴願,對判決不滿時,可再提出行政訴訟
程序
二級二審制:高等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
補充:上訴的限制
訴訟標的金額在 150 萬以下的民事訴訟,以及最重本刑在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訴訟,只能上訴到高等法院。
民事訴訟第一審程序示意圖
▲ 民事訴訟第一審程序示意圖
刑事訴訟第一審程序示意圖
▲ 刑事訴訟第一審程序示意圖
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示意圖
▲ 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