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二下
國文

重點回顧


一分鐘準備段考

  • 了解作者生平、寫作的背景,更能幫助理解課文文意
  • 記憶是知識的根本,要用自己的架構來整理筆記
  • 答錯過的題目代表不是很熟悉,需加強理解
  •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空城計

一、作者概說

羅貫中,名本,號湖海散(ㄙㄢˇ)太原(今屬山西省)人,生卒年不詳。
羅貫中初時,將 以來說書人的話本、通俗小說合編成《三國演義》。據記載,羅貫中品格清高,性情乖異,難與人相合。曾經歷末農民戰爭和社會大動盪,在當時是一個有理想並具備軍事、政治鬥爭經驗的人物。此外,羅貫中的文學才能十分出眾,他寫過樂府隱語、戲曲作品,但是主要的成就還是在小說方面,著有《三國演義》、《隋唐志傳》等書。

二、課前導讀

〈空城計〉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諸葛亮空城退敵的故事。諸葛亮率軍出祁山北伐曹魏,不料屬下將領違背諸葛亮的部署,意外被軍打敗失守,諸葛亮只好急忙再重新調度。而當時的軍將領司馬懿則乘勝揮軍,往蜀兵的屯糧之所西城(今陝西省 安康縣)殺來。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一班留守城中的文官和兩千多名軍士,面對司馬懿已兵臨城下的十五萬大軍,諸葛亮鋌而走險使用空城奇策,果然令軍疑心大起,不敢貿然攻打進城,終於退兵。軍就憑諸葛亮的空城之計,安全撤返。全文將諸葛亮的處變不驚、機智謀略鮮明呈現,亦刻畫出司馬懿猜忌多疑的性格,且援引「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之理,才使得「空城計」可圓滿成功。不過〈空城計〉的故事在中國正式史料中並未記載,推測應是作者加以虛構與渲(渲)染而成,故不可以歷史事件視之。

黔之驢

一、作者概說

柳宗元,字子厚 河東 (ㄒㄧㄝˋ)(今山西省永濟市)人,生於代宗 大曆八年(西元七七三年),卒於憲宗 元和十四年(西元八一九年)。
柳宗元二十一歲時就考取進士,積極投身政治與文學運動中,曾和王叔文等人推動政治革新,卻因順宗病逝而宣告失敗,舊勢力大臣及宦官趁勢反擊,造成歷史上著名的「八司馬事件」。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當時的永州是蠻荒未開化之地,對曾是河東望族的柳宗元而言,其心情及精神都大受打擊,加上母親因長途跋涉,積勞成疾而亡,對柳宗元更是雪上加霜。在此種種困頓情況下,並沒有使柳宗元失意,反而使他認清當時政治、社會的醜惡,也使他有機會接觸人民的痛苦,影響日後文風。元和十年,柳宗元接到回京的詔書,本想再有一番作為,卻遭政黨圍剿,再度被貶為柳州刺史,因刺史一職掌有實權,柳宗元克盡職守,下令興學,廢人身典押制度,引導人民生產,使地方繁榮,頗有政績,最後卒於任內。因柳宗元柳州的政績顯著,貢獻良多,後人稱為「柳柳州」,又因其原籍河東,也被稱為「柳河東」。
柳宗元擅長散文,尤其是山水遊記,其中「永州八記」為其代表作品,單篇可獨立閱讀,自成特色,如將八篇串起閱讀,則宛如優美的山水畫。除山水遊記外,柳宗元也擅長寓言式散文,故事人物形象鮮明,結構嚴謹,說理深刻,從不同角度揭露政治、社會黑暗面。柳宗元也承襲《史記》列傳對小人物描寫的精神,為當時社會中具特殊意義的平民撰寫「傳記式散文」作品,記錄當時的社會狀況。柳宗元 八大家之一,與韓愈提倡古文運動,因此兩人並稱「 」,後人將他的作品編為《柳宗元集》

二、課前導讀

本課選自《柳宗元集》,是柳宗元作品《三戒》其中一篇。本篇文章主要用意在告誡人們,不藏拙而自暴其短者,容易招致禍害,如同文中被老虎吞噬的驢子一樣。作者文章風格詼諧,語言精練,老虎、驢子的形象鮮明生動,是寓言式散文中的佳作。

森林最優美的一天

一、作者概說

徐仁修臺灣省 新竹縣人,民國三十五年(西元一九四六年)生,屏東農專(今屏東科技大學)畢業,曾任臺灣省 農林廳技士,以及駐尼加拉瓜農技團技師,現為自然生態攝影家,曾數度深入拉丁美洲等蠻荒之地拍攝、報導,作品忠實呈現自然景物,並致力推廣生態保育工作。文筆柔軟抒情,細膩生動,著有《荒野有情》(合著)、《家在九芎》(ㄑㄩㄥ)林、《月落蠻荒》等等。

二、作者簡介

本文選自《荒野有情》,為一篇記敘文。作者將在森林中經歷的事物,透過富含詩意與情調的文字細膩記錄,並運用大量的轉化與摹寫手法,將充滿生命力與絕美景緻的臺灣森林分享給讀者,指引大家應多接觸與珍視自然生態,方可尋得深藏其中的美麗祕徑。

生命中的碎珠

一、作者概說

陳幸蕙湖北省 武漢市人,民國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生,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曾任教師,現在專心寫作。作品以散文為主,兼有小說與評論作品,散文主要表達生活情味與對生命的熱愛,曾獲中山文藝獎中國時報散文獎中央日報短篇小說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等等。著有《群樹之歌》、《把愛還諸天地》、《交會時互放的光亮》、《青少年的四個大夢》等等。

二、課前導讀

本文選自《群樹之歌》,「碎珠」指的是零碎的時間,作者認為在現今忙碌的時代裡,若能夠撿拾這些零碎的時間,就像撿拾珍貴的珍珠般,並加以集合、運用,這樣的話,即使是短暫又零碎的時間,也可以用來充實自身學識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