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期 | 內容 | |
荷蘭時期 | 荷蘭基督教傳教士設立教會與學校 | |
鄭氏治臺 時期 |
1. 民間有沈光文等人講學,奠定漢人文化在臺灣的基礎 2. 鄭經治臺時,在陳永華的建議下積極推展文教,除了在中央設學院、地方設學校外,並在承天府(臺南)建立第一座孔廟,是為「全臺首學」 |
|
清領時期 | 前期 | 教育的主要機構:儒學、書院、義學、社學 |
後期 | 劉銘傳建西學堂、電報學堂;為原住民成立「番學堂」 | |
日本殖民 時期 |
教育政策 | 貫徹殖民政策工具,採差別待遇、隔離政策的原則 |
初等教育 | 1. 臺灣人讀「公學校」,日本人讀「小學校」,原住民念「蕃人公學校」,「公學校」的師資設備都差一截 2. 西元 1941 年,臺灣總督府為配合皇民化運動,取消小學校、公學校的區別,一律稱為「國民學校」 3. 西元 1943 年,施行六年義務教育,日治時期的兒童入學率約 70% |
|
中等以上 教育 |
1. 偏重職業教育:最熱門的學校為師範學校、醫學校 2. 日治初期,臺人無法讀普通中學,後來在臺籍知識分子林獻堂等人積極爭取下,成立臺中中學校(今臺中一中),是第一所專收臺籍子弟的中學 3. 當時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中,臺灣人比例很低,由於在臺升學不易,因此有志升學的臺灣人大多前往日本留學,留學教育遂彌補了臺灣高等教育的不足 |
|
中華民國 時期 |
政策 | 以教育機會均等為原則 |
國民教育 | 初期實施六年義務教育,民國 57 年實施九年國教;解嚴後教育鬆綁,校園趨向民主化,民國 90 年代更推動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