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hit counter
測評網[國一上][社會第二次段考]複習錦囊
國一上
社會

重點回顧


一分鐘準備段考

  • 歷史
  • 闔上課本,要能回想起每個單元的時代與特色
  • 理解歷史事件的原因與經過,清楚歷史人物的地位與影響
  • 地理
  • 看到圖表要能判讀其中的資訊
  • 地形、氣候、水文、人口、交通、產業等,定義與各區域特色要清楚
  • 公民
  • 每個專有名詞的意義能了解
  • 能用生活周遭的例子來複習課本中的概念
  •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歷史] 明鄭時期Ⅱ

一、臺灣地名的由來

1. 與原住民語相關者:北投、雞籠、艋舺、竹塹、打狗、烏來皆來自平埔族語。
2. 源於外語譯音者︰
  • 與歐語有關:「三貂角」即西班牙語Santiago 音譯
  • 與日語相關:打狗改為高雄,阿猴改為屏東
3. 源於中國原鄉地名:漳州、晉江(泉州)、同安、詔安、興化、福州。
4. 因墾拓形成的地名
  • 王田:荷蘭治臺時,土地貸與漢族墾耕稱「王田」,鄭成功改為「官田」
  • 甲:荷蘭據臺時的墾拓單位,例如:臺南「學甲」
  • 張犁:指荷蘭據臺時的土地開墾面積,例如:臺北「六張犁」
  • 股、份:清領臺灣時集資拓墾,例如:臺北「五股」、苗栗「頭份」
5. 明鄭屯墾地名(鄭成功治臺屯墾而得名)
  • 營:軍營所在,例如:新營、柳營、林鳳營、左營
  • 鎮:鄭氏軍屯所在,例如:臺南「左鎮」、高雄「前鎮」
  • 官田:鄭氏屯田時官員之墾地,例如:臺南「官田」

二、明鄭時期海上貿易的拓展

對象 貿易情形
中國 鄭經採陳永華建議,派江勝到廈門恢復與中國的走私貿易,廈門、金門成為臺灣與中國間貿易的橋梁
英國
  1. 鄭氏治臺時,歐洲最想與臺灣貿易的是英國
  2. 英國與鄭氏政權簽訂通商條約,臺灣輸出蔗糖、鹿皮等等,英國輸入軍火物資等等
日本 輸出品有蔗糖、鹿皮、稻米和絲織品;輸入品主要是軍用物資

[地理] 臺灣的自然環境Ⅱ

一、海岸與島嶼

1. 臺灣的海岸
項目 分類 內容
北部 岩岸
  1. 屬於谷灣(岬灣)地形,海岸曲折、港闊水深,利於航海,富有觀光價值
  2. 奇岩怪石多,如蕈狀岩、棋盤石、燭臺石、女王頭等等
  3. 宜蘭沙岸多養殖業
東部 岩岸
  1. 受歐亞大陸及菲律賓海板塊推擠影響,形成抬升的聚合型板塊
  2. 特殊地形:斷層海岸,如清水斷崖、海階地形、海蝕洞
南部 岩岸
  1. 珊瑚礁海岸為主,沿岸富觀光價值
  2. 氣候炎熱,物種多
西部 沙岸
  1. 多沙洲地形,又稱為「汕」、「鯤鯓」
  2. 潟湖:多養殖蚵業
  3. 海浦地:海積的新生地,多魚塭養殖業
2. 臺灣的島嶼
  • 臺灣本島:以沉積地形為主,北部屬於火成地形,代表山脈為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基隆山、觀音山
  • 離島
    a. 火山島:占有99% 的比例。例如:釣魚臺、彭佳嶼
    b. 珊瑚礁島:七星岩、小琉球

二、氣候

1. 天氣與氣候
  • 天氣(氣象):短時間大氣狀況的變化,較不規律
  • 氣候:長時間天氣的平均狀態,較規律
2. 氣象因子
項目 意義 單位
氣溫 空氣的冷暖程度 攝氏(℃)
氣壓 指大氣的重量所造成的壓力 百帕(hpa)
空氣水平流動的情形 風速(km/hr 或m/s)
風向(以箭頭表示)
雨量 指降水量的多寡 毫米(mm)
3. 四大降雨類型
項目 成因與特徵 圖示
對流雨 旺盛的對流作用所造成,又稱為西北雨、熱雷雨、午後雷陣雨
  1. 雨勢大
  2. 雨時短
  3. 雨區小
地形雨 地形的抬升
  1. 迎風多雨,背風少雨
  2. 山腰最多雨
  3. 背風處可能產生焚風
鋒面雨 鋒面過境造成的雨
  1. 雨時長
  2. 雨區大
  3. 冷暖交接時最常出現(如春夏之交、秋冬之交時)
颱風雨 發源於太平洋赤道附近的熱帶性低氣壓,因氣流上升作用而形成降雨
  1. 夏秋之交
  2. 愈近中心,風雨愈大,但颱風眼則呈現無風無雨的狀態
4. 臺灣的氣候類型:臺灣處於世界最大的季風區內,北回歸線將臺灣畫分成熱帶季風和副熱帶季風 2 個氣候區。
  • 副熱帶季風氣候:23.5°N 以北
  • 熱帶季風氣候:23.5°N 以南
  • 高地氣候:3,000 公尺以上高山氣候
5. 臺灣的氣候特徵
  • 季風氣候:夏雨冬乾(迎風處可能會有例外,如臺灣東北部即全年有雨)
  • 高地氣候:垂直分布,景色、氣候均不同
6. 臺灣的天氣災害
  • 乾旱:西南部地區冬季乾燥情況嚴重,因而發展出嘉南大圳灌溉工程
  • 颱風:常於夏、秋兩季侵襲臺灣
  • 豪雨:由於降雨季節分布不均、雨量過度集中,常造成土石流、土石坍塌
  • 寒流:寒害嚴重,造成養殖虱目魚暴斃死亡

[公民] 學校生活

一、學校生活

1. 教育的類型︰
項目 主要內容
學習階段 家庭→學校→社會
學校教育
  1. 特色:有計畫、有系統的學習
  2. 階段:15 歲以前是義務教育(如國小、國中)→ 15 歲之後為選擇教育(如高中職、大學、研究所)
社會教育
  1. 正規:有計畫、有系統的進行學習,如大學在職進修班、推廣教育部、空中大學、社區大學、補習學校等等
  2. 非正規:如參觀展覽、博物館、圖書館等等
終身學習 養成「活到老,學到老」習慣;
「處處是教室,時時可學習」
2. 學生自治︰
項目 主要內容
意義 讓學生管理本身事務
範圍 一個班級、年級,或是學校
限制
  1. 必須遵守社會和學校的規範,亦即遵守法律與校規
  2. 只能管理學生本身事務,如決定生活公約、校外教學地點等等
方法 成立自治組織或開班會
目標 訓練參與公共事務能力,學習民主(多數決)的精神
3. 班會相關事項︰
項目 主要內容
角色
  1. 主席:負責主持會議進行,原則上不參與表決
  2. 老師:不表達意見,僅提示會議進行規則
流程
  1. 提議(提出議題)
  2. 附議(一人以上附議)
  3. 討論(針對議題)
  4. 表決(多數決)
問題
  1. 秩序問題:如會議程序出錯、發言超出討論範圍
  2. 權宜問題:如噪音干擾、會場秩序混亂

[公民] 兩性關係

一、兩性關係︰

項目 主要內容
生理性別 男女天生的構造
社會性別 意義 社會對於男性及女性的性格與行為所設定的標準和期望
形成 經由社會化的過程,觀察與學習而來:
  1. 家庭:性別角色的學習,首先開始於家庭
  2. 學校:透過課程設計及老師的教學態度,增強性別社會化
  3. 大眾傳播媒體:對於性別角色的學習,也有增強的作用
兩性平權的建立
  1. 目的:提倡兩性平權,建立性別平等觀念
  2. 作法:改變觀念與刻板印象;透過法律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