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柑者言
  • 醉翁亭記
  • 指喻
  • 赤壁賦
  • 始得西山宴遊記

 

一分鐘準備段考

  • 閱讀能力永遠是中心,白話、文言要兼顧
  • 從平時就要累積國學常識
  • 應用文專有名詞、辭義古今之變要熟悉
  •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賣柑者言

1. 本課是一篇寓言。寓言源自先秦時代,是在故事中寄託道理的一種文學體裁,篇幅雖然多半短小,但故事情節生動,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還有勸喻和諷刺現實社會的功能

2. 通篇文章針對元末官吏昏庸腐敗、尸位素餐的現象,做出嚴厲的批評。作者劉基不直接批判這些昏官的惡行惡狀,而是將他們比喻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柑橘,在生動有趣的對話中,寄託自己諷刺政治社會的思想。

醉翁亭記

1. 當時北宋王朝政治腐敗,內憂外患嚴重,范仲淹等有識之士銳意改革,推行「新政」,卻遭守舊派構陷而罷官。歐陽脩上書為范仲淹辯誣,遭貶滁州,這已經是他第二次被貶,正當壯年有為之時,政治上卻連番受挫,抑鬱心情,可想而知,但他為人豁達,「進不為喜,退不為憂」(記舊本韓文後),不願「戚戚怨嗟」,能泰然處之。歐陽脩到滁州後,勤於政事,寬租緩債,一年就使滁州出現年歲豐稔的景象,並常到琅邪山遊覽,將山中和尚智僊所建醉翁亭作為遊玩休憩之所,流連宴飲於亭中,優游自得,朝往暮歸,與民同遊共樂。

2. 本文是歐陽脩到滁州第二年所作,記滁人遊、眾賓歡的情景,一方面表達作者謫居滁州,沉醉山水,排遣苦悶情緒;另一方面則從對種種「人之樂」的描述,表現滁州地方政通人和的清明景象,從而凸顯作者「與民同樂」的崇高理想。歐陽脩被貶官後,雖然能以順處逆,沒有過於悲憤,但抑鬱心情還是存在,本文委婉含蓄地表現了作者貶官後的特殊心境,流露出無限感慨和鬱悶的複雜感情

3. 文中除層層遞進的剝筍法外,亦大量使用借代、錯綜、互文等修辭方式,通篇展現歐陽脩字斟句酌的功力,同學在閱讀文章之餘,亦可多加學習。

指喻

1. 本篇屬於寓言故事,蓋方孝孺藉鄭仲辨因拇指隆起小疹,未及診治,以至於痛至肢體心膂。方孝孺以防微杜漸的求醫之理,譬喻治國之道。

2. 寓言的組織結構方式包含故事和寓意,即是藉由故事來闡述寓意,而寓意為寓言的精髓所在。「寓言」可概分為「說明式寓言」及「隱藏式寓言」前者將寓意揭示於文本中,而後者則未將寓意點撥而出,欲讀者求意於言內或言外。本文為「說明式寓言」,第一段說明鄭仲辨指疾情形,而第二、三、四段則藉指病為喻,將寓意點明。

赤壁賦

1. 赤壁賦是一篇散文賦。「賦」起於先秦演變至宋代時,受古文運動的影響,因而產生散文賦。散文賦的特點是一改賦文過去駢儷文風,加入散文化的句子,使文句更加流利

2. 赤壁賦是散文賦的著名代表作,通篇描寫作者蘇軾與客泛舟,在赤壁遊覽的經過。客人從悲切的簫聲中透露滄海一粟、人生短暫的無奈而蘇軾則認為天地萬物的本體不曾變動,且江上清風、山間明月是大自然的寶藏,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顯見其曠達自適的人生態度

始得西山宴遊記

1.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久負盛名,最為人們稱道,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當時的永州雖然地僻民窮,然山青水秀,風光旖旎(旖旎)。文中所記之山、水、草、木、石,無不精采,一一浸透著作者的感情。其文筆清秀,描繪細緻逼真,充滿詩情畫意,使人如臨其境,樂不自禁。柳宗元詠山水並不如一般表達閒逸,而是「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大都有所寄託。

2. 北魏 酈道元的水經注被推為山水文學之宗以文學筆法來寫地理書,刻繪山水形貌,開「遊記文學」之先河。然其書中沒有人物的活動,僅為山水記,而非遊記。中國山水遊記的奠基者為柳宗元,他的遊記散文兼具感性與知性,融合了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的寫作藝術,描述生動,語言清峻而感慨深沉,不但豐富了遊記的內涵和審美趣味,也對後世的遊記作者影響深遠。

3. 本文除用語秀麗、景致傳神動人外,柳宗元亦使用了許多修辭手法,如頂針、類疊、錯綜、映襯等等,用以增加文字意境,同學們可仔細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