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學緒論
  • 物質的組成
  • 物體的運動
  • 物質間的基本交互作用

 


一分鐘準備段考

  • 清楚每個物理名詞的定義
  • 公式不要死記,要能推導
  • 整理比較,如聲波和光波的特徵、介質中的傳遞速度等
  •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物理學緒論

1. 物理學範疇:

  • 古典物理(1900年以前):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
  • 近代物理(1900年以前):量子力學、相對論

1900年代以前

古典物理學

領域

主要研究內容

相關科學家

力學

研究力與運動間的關係

克卜勒、伽利略、牛頓等

熱學

研究熱能、溫度相關的部分

瓦特、焦耳、波以耳、克耳文、波茲曼等

光學

由幾何光學而至波動光學,及證實光即為電磁波

司乃耳、牛頓、惠更斯、楊氏、都卜勒、赫茲等

電磁學

由靜電、電流、磁場、電磁感應的演進,而建立起完整的電磁學理論

富蘭克林、庫侖、歐姆、厄斯特、安培、法拉第、冷次、馬克士威等

1900年代以後

近代物理學

領域

主要研究內容

相關科學家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及相對論堪稱為近代物理的兩大基石。不同於以往的古典物理,探討微小尺度下的物理現象。光電效應、光量子論、物質波、量子化概念等為其討論範疇

普朗克、愛因斯坦、湯姆森、密立坎、拉塞福、波耳、查兌克、德布羅意、海森堡、薛丁格、湯川秀樹、丁肇中等

相對論

2. 國際單位制(SI制):1971年國際度量衡會議選定七個基本量的單位系統,稱為SI制,七個基本物理量與其基本單位如表所示:

物理量

中文
名稱

單位
符號

最新定義

時間 s 採用銫()的兩個最近能階間躍遷所發射出的電磁波振盪週期的9,192,631,770次所經過的時間為1秒
長度 公尺 m 以光在299,792,458分之1秒內在真空中行進的長度為1公尺
質量 公斤 kg 依標準鉑銥合金圓柱體的質量定義為1公斤
溫度 克耳文 K 取純水在三相點的溫度定義為273.16 K,即0.01ºC,絕對零度表示成0 K
電流 安培 A 真空中相距1米的兩無限長直導線間每公尺長度上產生的力等於牛頓時,導線上電流定義為1安培
顆粒數 莫耳 mol 定義為0.012 kg的所含有的原子個數
光度 燭光 cd 頻率為Hz的單色點光源,在每一立體角內有的輻射強度

3. 輔助單位:包含平面角與立體角

物理量名稱

單位名稱

代號

單位縮寫

單位全名

平面角

弧度

θ

rad

radian

立體角

球面度

Ω

sr

steradian

4. 除基本單位外,其他可由基本單位導出的單位,稱為導出單位。如:速度的單位為m/s,力的單位為 N,即為

5. 前綴詞:SI 制單位採十進位,在單位符號之前以不同的前綴詞表示分數或倍數。例如:

前綴詞

符號

中文名稱

10的次方

giga

G

十億

mega

M

百萬

kilo

k

hecto

h

deka

da

deci

d

centi

c

milli

m

micro

μ

nano

N

物質的組成

1. 原子的概念是由希臘哲學家所提出,其字面意義為「不能分割

2. 原子的世界以「埃 (Å,1 Å=m= cm)」及「奈米 (nm,1 nm=m=10Å)」為常用單位。

3. 物質三態:

狀態

結構

能量(溫度)

例子

固態

固定排列的分子(晶體)

液態

較鬆散,無固定排列

氣態

自由移動的分子

水蒸氣

※電漿態

將氣體持續加熱,使中性原子外層的電子分離,所形成由離子、電子與未電離粒子組成的粒子團

最高

火焰的上部

4. 溫度在一般狀態下是物體冷熱程度的表現,在微觀下是原、分子之運動(振動)的劇烈程度。

5. 原子的種類以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目決定,該數目等於元素的原子序。

6. 湯姆森陰極射線實驗發現帶電粒子束(即電子);密立坎測得基本電量;拉塞福α粒子散射實驗確認了原子中的原子核,並確認質子的存在;查兌克由實驗發現中子。

原子的結構:

7. 基本電荷是自然情況下不可分割的最小電量單位,其值為庫侖。

8. 原子的質量幾乎集中在原子核。

9. 1964年物理學家蓋爾曼提出夸克理論,目前共分成六種:

種類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up

down

charm

strange

top

bottom

符號

u

d

c

s

t

b

帶電荷(e)

質量(amu)

0.003

0.005

1.3

0.15

172

4.2

發現時間

1970

1970

1974

1970

1995

1977

質子由二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所構成,記為uud中子由一個上夸克和二個下夸克所構成,記為udd

10. 至今還未發現夸克及電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所組成,因此夸克與電子目前為基本粒子

 

物體的運動

1. 位置、位移、路程:

  • 位置:坐標點
  • 位移:位置的變化量,為向量;
  • 路程 S:物體運動實際所經軌跡(路線)的總長度,為純量
    路程≧位移大小 ,兩者相等的條件為方向不變的直線運動、不折返

2. 速度:

  • 平均速度:平均每單位時間內的位移;
  • 瞬時速度:質點在某一時刻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3. 速率:

  • 平均速率:平均每單位時間內的路程;
    瞬時速率 v:質點在某一時刻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率;

4. 速度與速率的比較:

  • 速度為向量,速率為純量,平均速度的方向與位移同向
  • 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兩者相等的條件為:運動為直線、不折返
  • 瞬時速度的大小=瞬時速率

5. 加速度:

  • 平均加速度:平均每單位時間內的速度變化;
  • 瞬時加速度:質點在某一時刻極短時間內的平均加速度;

6. 由加速度 a 與速度 v 的方向關係,判斷物體運動的情形:

  • 加速度與速度同向,物體運動變快;加速度與速度反向,物體運動變慢
  • 加速度與速度垂直,則物體改變運動方向

7. x-t 函數圖形的斜率:

  • 割線斜率 平均速度
  • 切線斜率 所對應時間點的瞬時速度

8. v-t 函數圖形的斜率:

  • 割線斜率 平均加速度
  • 切線斜率 所對應時間點的瞬時加速度

9. 函數圖形面積的意義:

  • v-t 函數圖形的面積:代表位移
  • a-t 函數圖形的面積:代表速度的變化量

10. 等加速運動三大公式:

  • 速度公式:
  • 位移公式:
  • 功能公式:

11. 自由落體:物體在空中僅受重力作用,由靜止而落下,稱為自由落體。

12. 水平拋射:

  • 水平方向:不受力,為等速度運動
  • 鉛直方向:僅受重力,為自由落體運動

13. 鉛直上拋:以初速 ,僅受重力,先上升再下降,為等加速度運動。

  • 上升過程減速,下降過程則加速;
    (上升與下降過程有對稱性)
  • 最高點時速度為 0

14. 斜向拋射:

  • 鉛直方向:鉛直上拋運動
  • 水平方向:等速度運動

15. 力的三要素:(1) 大小(量值);(2) 方向;(3) 作用點。

16. 力的單位:

  • 重力單位:公斤重(kgw)
  • 絕對單位:牛頓(N)
  • 換算:1kgw=9.8 N(g=9.8 時),或1kgw=10 N(g=10時)

17. 力的效果:

  • 使物體變形 → 使用虎克定律
  • 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 → 使用牛頓運動定律

18. 虎克定律:彈性體(彈簧)在彈性限度內,其所受外力與變形量成正比。公式:,其中 k 為彈力常數,,為變形量。

19. 牛頓運動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

定律內容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物體若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則運動狀態不變,即靜者恆靜,動者恆作等速度運動。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物體若受外力作用,則在沿合力的方向上,產生一個加速度,且此加速度的大小與合力大小成正比,與物體質量成反比。公式表示為: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兩物體彼此間,若有力的交互作用,則同時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20. 摩擦力:兩接觸面(非光滑)企圖產生錯動(靜摩擦),或已經有相對錯動(動摩擦)。

  • 種類:靜摩擦力( fs )與動摩擦力( fk )
  • 方向:阻止錯動的趨勢或錯動的方向
  • 大小:
    a.靜摩擦力 fs 由外力大小而決定,但有上限
    b.動摩擦力

21.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定律內容

克卜勒第一定律
(1609年,軌道定律)

行星繞太陽,在以太陽為兩焦點之一的橢圓軌道上運行。

克卜勒第二定律
(1609年,等面積定律)

行星繞太陽,其與太陽之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掠掃相等的面積。面積速率公式:

若行星在近日點或遠日點上():

克卜勒第三定律
(1619年,週期定律)

各行星繞太陽,其與太陽平均半徑的立方,與週期的平方之比值均相同,與行星大小、性質無關。以公式表示為:

其中平均軌道半徑R︰

物質間的基本交互作用

1. 萬有引力定律:

  • 牛頓提出,任兩物體之間,都有彼此互相吸引的力,稱為萬有引力
  • 公式:
  • 兩物體間的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不同物體上。

2. 重力加速度(又稱重力場強度):

  • 由牛頓運動定律 F=mg,代入萬有引力式
    → 重力加速度
  • 地表附近, 重力加速度

3. 等速圓周運動與衛星運動:

  • 等速圓周運動:必受有力的作用,此力永遠指向圓心,稱為向心力,與運動方向垂直,不作功。若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消失,則物體會因慣性作用,沿切線飛出
  • 衛星運動:衛星運動以和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作為向心力的來源。月球與人造衛星的軌道一般均接近正圓,可視為作等速率圓周運動

4. 庫侖定律:

  • 內容:兩點電荷間的電力,和兩者電量乘積成正比,和兩者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 公式:
  • Q、q 所受的電力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在計算時不需要代正、負號。

5. 磁性與磁鐵:

  • 凡是能夠吸引鐵、鈷、鎳的性質,稱為磁性。而含有鐵、鈷、鎳的物質稱為鐵磁性物質。
  • 懸掛的磁鐵棒靜止時,指向北方者稱為指北極,簡稱 N 極,指向南方者稱為指南極,簡稱 S 極。一般磁針(棒)在兩端的磁性最強,稱為磁極
  • N 極、S 極不能單獨存在,一根磁鐵棒分成數段後,仍為數個磁鐵
  • 磁力:同名極相斥,異名極相吸

6. 磁場與磁力線:

  • 磁場:磁力影響所及的空間
  • 磁力線:描述磁場在空間中各處強弱分布狀況的幾何圖線,其方向表示磁場的方向性,其密度表示磁場的強度
  • 磁力線的性質:
    a.從 N 極出發經磁鐵外部到 S 極,再從 S 極經磁鐵內部回到 N 極,必為封閉曲線
    b.互斥、收縮、永不相交割
    c.磁力線上任一點的切線方向即為該點的磁場方向
    d.磁力線愈密集處,磁場強度愈大;愈稀疏處,磁場強度愈弱

7. 地磁:

  • 存在於地球周圍的磁場,當磁針靜置於空中時,恆指南北方向
  • 地磁的磁極:
    a.地磁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其磁性相當於磁鐵的S極
    b.地磁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其磁性相當於磁鐵的N極

8. 強力:

  • 湯川秀樹提出的介子理論,說明原子核內所存在的核力,即強交互作用
  • 強力的性質:
    a.為短距力,作用範圍約 1fm()左右
    b.強力與電荷無關,在質子與中子任兩者間皆有相同性質
    c.夸克間結合的作用力亦是強力

9. 弱力:

  • 費米提出的弱交互作用,用以解釋β衰變的現象
  • 弱力的性質:
    a.β衰變無法以重力、電磁力及強力解釋
    b弱交互作用會改變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亦會改變粒子的本質

10. 四大基本交互作用:

  • 作用力的強度大小依序為:強力 > 電磁力 > 弱力 > 重力
  • 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作用力,主要來自於電磁力的作用,另外則為重力,而強力與弱力由於作用的範圍太短,因此感受不到
  • 作用力的範圍大小依序為:重力 > 電磁力 > 強力 > 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