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的形成
  • 通過儀式
  • 人己關係的分際
  • 天賦人權

 


一分鐘準備段考

  • 運用生活例子觸類旁通,增加對於觀念的理解
  • 整理自己的筆記,不會的地方加以標註,考前複習才有效率
  •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自我的形成

1. 社會化:個人透過社會互動,而學習社會所屬的價值、規範與重要技能,並形成自我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最主要的特徵即是「自我」的出現

2. 顧里「鏡中之我」自我觀念是藉著與他人互動,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對此形象的觀感

3. 米德的兩個「我」:主我(I)客我(Me)

  • 重要他人:一小群對「我」最具影響的人
  • 概括化他人:指社會大眾
  • 想像的他人(參考團體):意指不認識對方,但受到對方的影響
  • 佛洛伊德的三個「我」: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通過儀式

1. 人類學家金納普(Arnold Van Gennep) 提出通過儀式的概念,指出人類社會文化中會伴隨著每一次地點、狀況、社會地位,以及年齡的改變而舉行的儀式。

2. 現代社會對於成年的規範與要求:

  • 參政權:依臺灣法律規定,年滿20 歲有選舉權,年滿23 歲有被選舉權
  • 完全行為能力《民法》第12 條之規定,年滿20 歲為成年。成年人或未成年人已結婚者(視為已成年),才有「完全行為能力」
  • 完全責任能力《刑法》第18 條之規定, 年滿18 歲者, 視為具有「完全責任能力」,必須為自己的犯罪行為,負起完全的法律責任

人己關係的分際

1. 初級團體:是一種以情感分享和關懷互助為基礎的團體,成員關係極為親密。如家人關係即屬於最標準的初級團體。

2. 身體自主權:身體不是禁區,並非絕對「禁止越界」,但個人應認識並忠於自己的感受

3. 性別不平等:女生如果出現陽剛或男生出現陰柔等性別的氣質時,就會被稱為「男人婆」或「娘娘腔」。性傾向的不同也會遭到歧視,像是同性戀或雙性戀。

4. 性別刻板印象:對男性與女性兩種性別所應有的人格特質、行為模式、能力向度以及職業類別等等,所做過度的類化。

5. 性別偏見將性別角色跟生物性別做過度的連結,認為男女兩性應各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行為模式,因而對性別產生的偏頗觀念,例如「穿裙的不能治國」。

6. 性別歧視:是指基於性別因素所做出的差別對待行為或訂出典章制度,並因此對特定性別造成不利之後果,認為某一性別優於另一性別,並採取某種不平等的對待

天賦人權

1. 是現今人類社會普世的價值觀,天賦人權代表著與生俱來的權利,如生存權、平等權、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追求幸福權等等。

2. 「 人權」此一概念先由資產階級白種男性這個原型,漸次擴充到其他原本被排除的奴隸、無產階級、黑人、原住民、女人等類型的人身上

3. 聯合國定每年的12 月10 日國際人權日

4. 校園內的救濟管道: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學生獎懲委員會

5. 《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所稱兒童,指未滿12 歲之人;所稱少年,指12歲以上未滿18 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