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說
  • 左忠毅公逸事
  • 與元微之書
  • 世說新語選
  • 桃花源記

 


一分鐘準備段考

  • 閱讀能力永遠是中心,白話、文言要兼顧
  • 從平時就要累積國學常識
  • 應用文專有名詞、辭義古今之變要熟悉
  • 利用名師學院系列產品,反覆觀看、補強弱點

師說

1. 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十分發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學。韓愈寫這篇文章時三十五歲,正在國子監任教。那麼,韓愈為什麼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呢?因他所指的「師」,有其個人獨到見解。他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教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老師,而是指社會上學有所成,能夠「傳道、受業、解惑」的老師。韓愈既以這樣的人自我標榜,也以好為人師而著稱。

2. 六朝以來,駢文盛行,講求對偶聲韻和辭藻華麗,儘管產生了一些藝術成就很高的作品,但卻導致文學創作流於浮靡。這種風氣直到中唐仍盛行不衰。在唐代,韓愈並非首倡「古文」的人,但卻是集大成者。他無論在文學理論或在創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運動」的興起與發展,並身體力行,培養了大批有志於古文創作的年輕人。因此我們可以把〈師說〉看作是韓愈提倡「古文」的一個莊嚴宣言

左忠毅公逸事

1. 本文記敘左光斗致力為國選才,身陷獄中卻仍憂心國事,及史可法勤於公務,敬事長輩等軼事。藉此表揚左光斗之愛才、惜才,不畏奸臣賊黨,忠義為國的高尚精神及知人之明,使得史可法深受感召。

2. 方苞在本文中表現出語言精練、結構嚴謹的寫作特色,將人物的形象刻畫得相當生動,且擅於妙借他人口語,以代讚詞。文中運用大量描寫各式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使得文章特色鮮明,值得同學們學習並運用在寫作中

與元微之書

1. 白居易為天才型詩人,上承《詩經》、杜詩的優良傳統,加以虛心學習陶淵明、陳子昂等前輩風範,並從民間文學汲取資料,再融以大膽創新手法,形成他特有的文風。白居易的詩歌現存近三千首,為唐代詩人首屈一指,他的思想情感通過形象來具體展現,用語平白易曉,言淺而意深,主張「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善於運用強烈的對比凸顯主題於其諷喻詩最常見

2. 在白居易詩中,對「琵琶聲」的描寫文句最為著名,是中國古代摹寫音樂的文字中,至為卓越的一段。當時白居易的詩不僅傳頌國內,甚而遠揚至鄰近國家,據聞傳至日本時,當時的嵯峨天皇曾抄寫吟誦,藏諸祕府。

3. 白居易與元稹交情深厚,有不少次韻相酬的長篇排律和其他詩篇,詩人稱為「元和體」(元和即唐憲宗年號)。不僅時人爭相仿效,更影響到晚唐以至宋代的許多詩人文士

世說新語選

1.《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每則故事的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特性。其主要記述魏 晉時期士人的生活面貌和觀念思想,以及統治階級的情況,列載頗為豐實,而這樣的記載則有助於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使後人能更真切地一探「魏晉清談」的風貌。

2.《世說新語》善用映襯、譬喻、誇飾與摹寫等文學技巧,使它保留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人物事跡及文學典故。

 

桃花源記

1. 陶淵明生於官宦世家,但家道已中落,二十九歲那年為了謀生而踏上仕途,有儒家兼濟天下的抱負,然終因不堪吏職辭官而歸,徹底拋棄功名利祿,歸隱田園。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除了詩作,其他作品數量不多,然篇篇都是千古絕唱

2. 東晉末年,時局動盪,故陶淵明作〈桃花源記〉寓其濃厚的人生哲學與政治理想。通篇文字自然平淡,合於作者的性格與生活,蘊含高遠的意境和淡雅的情致

3. 桃花源的美,主要有三:天然的景緻美、純樸善良的人情美、和諧的政治環境美。此乃陶淵明所渴求之「結廬在人境」的理想人間社會。